开山祖师—宝静大师
000

宝静大师俗姓王,初出家时自取別号铁峯。一八九九年,生于浙江上虞县。出生时,其祖母梦见一位僧人来到家中。宝静大师自幼好静,少言笑,甚有几分超然脱俗之态,家里人便更相信他是老僧转世再来了。

 

少年时的宝静大师颇喜钻研古今各类知识学问,才思甚为敏捷,然因时常感怀世事纷扰,便渐渐有了出家的念头。十八岁,腊月初八那天,宝静大师赴奉化灵隐寺剃度出家。次年春天,宝静大师又于天臺山上方广寺受比丘具足戒。受戒之后,宝静大师修行更加精进,每天都诵念《妙法莲花经》。第二年初春,宝静大师赴象山双峯山顶潜修,秋天又往宁波观宗寺研习经典。时值谛閑老法师从北京回宁波,受叶恭绰、蒯若木等居士所托,创办观宗学舍以弘扬天臺宗,培养弘法人才,宝静大师于是便入读观宗学舍。

 

宝静大师二十一岁,听谛閑老法师讲《十不二门指要钞》时,至「净名之无住本,立一切法句」一句,豁然开朗,悟有所得,至此对天台宗的奥义了然于心,并发大愿心,以「弘法利生」为毕生志业。

 

一九二一年,宝静大师与授松法师等经与谛閑老法师商量,最终将观宗学舍改组为观宗弘法社。谛閑老法师担任社长,宝静大师为督学,负责社务管理。是年,宝静大师正值二十三岁。

 

一九二四年春天,宝静大师升任弘法学社副讲。是年秋天,宝静大师听闻母亲病重,立即归家探母,并向母详述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殊胜方法,劝母念佛。其母听后心生欢喜,念佛不断,宝静大师亦在一旁助念,其母安然而逝。

 

一九二六年初,宝静大师应广州南华佛学院的聘请,于广东一带首次弘法。初于中山大学礼堂开讲「佛教与革命之关系」,后于华林寺讲授《妙法莲华经》。其后,宝静大师又于广州弘法佛学社、石岐中山弘法分社等处多次讲经开示及主持佛事,积极推动了广东地区的佛教发展。

 

一九二七年,宝静大师应香港佛学会罗忍慈居士的邀请赴港弘法,至此与香港结下不解之缘。是年夏天,香港青山寺住持显奇法师请宝静大师于青山寺开讲《梵网经》。讲经期间,善信云集,场面殊胜,一时传为美谈。是年冬天,宝静大师离港,赴广州继续弘法,开讲《盂兰盆经》,并获函告知由观宗弘法学社副讲升任为主讲。

 

一九二八年春,三十岁的宝静大师应罗祯符居士的邀请赴港讲授《弥陀疏钞》,并于新界屯门清凉法苑讲《四十二章经》,又于利园讲《八大人觉经》,每日听众数千人,可谓当时香港岛难得一见的大场面。讲经圆满之后,宝静大师即离港返回宁波。是年,谛閑老法师合併弘法社与研究社,始称观宗弘法研究社,由宝静大师担任主讲并主持教务。其后,宝静大师又数度短暂临港。即使不在香港期间,仍然同何莲觉、罗忍慈、何琦贞、陈德尧等香港居士保持书信往来,关切香港的佛教发展,并适时借书信答疑、给予勉励帮助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澳门功德林女子佛学会观愿法师于一九三○年七月二十三日致函宝静大师,告知澳门功德林佛学会状况。至此宝静大师开始了与澳门佛教界的交往。

 

一九三一年,宝静大师赴云南弘法,先后于西山云栖寺、云南省佛教会、佛教居士林等处开坛讲经,法筵隆盛,听者甚众。然而此时身在宁波观宗寺的谛閑长老病危,宝静大师思谛老心切,于一九三二年元月初三离滇起程。宝静大师返程途中,时逢「一‧二八事变」,「淞沪会战」爆发,于是滞留香港广东一带,应机说法,连开四次法会。初于香港佛学会讲《观音普门品》,后于佛山万寿宫再讲《普门品》,然而于广州讲经堂讲《心经》,继而讲《金刚经》于香港。其中以佛山法会参与人数最盛,每日听众数千人。香港讲经法会后,宝静大师返回宁波观宗寺。是年五月十九日,谛閑老法师陞座付法,委命为宁波观宗寺住持,并兼任弘法研究社主讲。是时,宝静大师年仅三十四岁。是年七月初二,谛閑老法师住世缘盡,安然坐化。

 

一九三三年正月初,宝静大师再度应邀赴港,于香海念佛莲社开讲《观无量寿经》,至利园宣讲《劝发菩提心文》。是时曾璧山、李公达等居士觅得跑马地黄泥涌道八十七号,准备成立香海莲社,推举宝静大师担任社长,曾璧山居士担任总理。是年四月二十二日,香海莲社在黄泥涌道八十七号社址举行隆重开幕典礼,至此宝静大师与香港佛教界关系更为紧密。一九三五年,宝静大师于香港广东一带弘法时,特別着手于香港粉岭营建静庐,以期作为将来掩关清修之处。其后数年,宝静大师多于上海、江浙、江西、粤港等地弘法,受益者众多。

 

一九三九年,宁波观宗寺遭遇火灾,多间房屋被毁,损失十馀万元。宝静大师为重建事宜,四处奔走筹款,劳心盡力,未到一年即募得十七万元,遂将观宗寺修復完善,还特別请回《龙藏》、《宋蹟大藏经》等三大部经典,以便学子深入研学。

 

一九四○年秋,宝静大师应香海莲社之请,赴香港宣讲《无量寿佛经》(上卷)时,身心出现不适,曾对在座居士有感而发:「五浊恶世不可久居,各须努力早生西方安养,宁可乘愿再来。」讲经期间,宝静大师收到宁波观宗寺急电,报告寺中粮食紧缺、大殿遭遇敌机轰炸等不如意之事。因原本就有血压过高等病患,加之忧劳于观宗寺修復事宜,及舟车劳顿赴上海拟讲《妙法莲花经》,抵达上海后,便一病不起。是年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子时,住世缘盡,于上海玉佛寺西归莲国。临终,宝静大师有偈言云:「愿生西方,亲近弥陀,我今撒手西方去,不管千秋与万秋。」言毕即安然而逝,年仅四十二岁。

 

纵观宝静大师一生,出家二十四年,作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教观总持,住持一方,致力于弘法度众,復兴台宗。同时他又极其推崇净土法门,无论宣讲何种经论,都指归弥陀净土,无论各种功德,都教导迴向西方极乐。宝静大师常云:「愿将东土三千界,盡种西方九品莲。」并以此为愿,大力倡导创立莲社,如香海莲社、广州莲社、莫干山莲社、杭州念佛林、上虞莲社、四明通俗莲社等,并为之订立章规,率领化导,度人无数。

 

宝静大师又是一位爱国高僧。日本侵华期间,宝静大师曾先后组织宁波观宗寺与七塔寺僧众、宁波观宗寺与天童寺僧众成立救护队,开赴战地前缐,救死扶伤。宝静大师又多次借助报刊等媒体声讨侵略者的暴行,提倡以佛法般若,寻求护国佑民,并号召全国佛教徒致力于息灾、免难、护国的祈祷。宝静大师还一度令宁波观宗寺寺僧节食筹资,每日在寺施粥以赈济灾民。

 

宝静大师法缘广佈,四处弘法期间,曾与多地结缘,其中以与宁波观宗寺因缘最深,其次是香港等地。宝静大师又对香港粉岭的静庐极为留意,曾谓要将静庐作为自己将来掩关之所,并表达意愿以期自己往生西归之后,在静庐立碑,以纪与香港之殊胜法缘及酬广大善信之护法之缘。